五老风采

先进典型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先进典型

26年身着“志愿红”,济宁79岁王福银将志愿服务当成事业干

2024-10-22 16:33 (点击: 705)

有人说:“退休是一个人工作旅途的休止符,是书写事业成就的句号。”但在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79岁王福银身上,却有了另外一种答案。

退休后,她身着“志愿红”26年,免费教学3800余人、创作志愿服务歌词600首、自费搭建值班室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……在她志愿精神的感染下,志愿队伍从最初的3人增加至1098人,志愿服务更加具象化。

原创600首歌词

为志愿服务加油鼓劲

身着红色马甲、一副黑框眼镜、利落挽起的黑发,其干练之气是见王福银的初印象,言谈之间条理清晰、语气温柔,很难让人与“耄耋”二字相联系。

图片

“孩子,我都79了,这头发是染的。”说着,王福银微笑着轻轻摸了一下秀发。而她身上散发出的年轻之感,并非仅是外表。熟练的电脑打字便是“佐证”。

“我66岁开始学打字,这些歌词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。”随即,王福银便打开了一沓厚厚的A4纸,里面都是她26年志愿服务以来,结合身边事原创出来的600首歌词。不会谱曲的她,就用豫剧唱法来唱。“你家在哪里,我家济宁城,穿过百家门,走过千里路,创城做奉献,听着钟铃声……”情到深处,王福银忍不住哼唱起来,这首歌词就是以创城为主题创作的《在创城路上》。

而这不足200字的歌词,就要花费王福银近一两周的时间。“一天一夜能出一句押韵的就算快的了。”为了能让歌词更加精简、押韵,她逐字琢磨,思考到凌晨一点是常事。

谈及为何如此执着原创600首?王福银直言另有深意。“我想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记录身边的变化,讴歌美好的新生活,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。”王福银说,她创作的《志愿者之歌》就是为了给志愿者服务队里每个队员加油打气,大家唱着自己的歌,精气神上来了,也更有干劲了。真正让志愿者既能奉献爱心,又能快乐自己。

爱较真的她

将志愿服务当事业

1946年出生的王福银,儿时受过苦受过难,那时邻里间给予的帮助,虽是日常小事,却令她记忆犹新,自此便埋下了想要帮助他人、回报社会的种子。

1998年,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王福银,开启了她的志愿服务之路。“那时,人们都想参加活动,想跳舞,但是苦于不会就无法参与。”看着公园里跃跃欲试地市民,她萌生了免费授课的想法。王福银虽擅长文艺,却并不精通舞蹈,为此,她收集了一堆舞蹈录像带日日观看、学习,边学边教,对于想学又没有时间学习的市民,她更是将自家客厅腾出来当作训练场。几年间,她义务教学员3800余人,不仅实现了人生角色转变,也为后期从事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
“我真正从事志愿服务工作,还要从2003年说起。”王福银说,她所居住的是竹竿巷社区的一个老旧小区,抗击“非典”期间,她便和社区其他2名老党员组成志愿服务小组,义务在小区检查出入人员,由于当时社区经济困难,小区没有传达室,看着天天辛苦值班的工作人员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,王福银就主动对接社区,自掏腰包盖起一间值班室。后来,这间值班室也成为王福银的“值勤点”,义务为小区看起大门,这一看就是16年。

都说做一件小事易,但一直做好事难。王福银的志愿服务之路一走就是26年。虽说志愿服务并无硬性要求,但王福银却将志愿服务当成一份事业来做。“社区9点上班,我每天八点半就会来。”王福银称,随着志愿服务范围的拓展,人员的增加,2015年成立了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。2016年成立了爱心驿站党支部,她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。

作为社区志愿者的带头人,严于律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。创城期间,她时常一干就是十小时,有次因冒雨规范占盲道自行车,回家便感冒发烧,吃药后第二天照常上街,却因劳累过度转成肺炎。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,她总是忙完才去医院打针,直至20多天才完全康复。及时大雪天,因病双腿疼痛的她,就算吃止痛药也要去扫。

不仅如此,王福银更是个爱较真的人。去年,她参加志愿者宣讲比赛,主办方鉴于她较为年长允许她宣讲念稿。但得知其余参赛选手均脱稿演讲,她便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讲稿子背了下来,并获得二等奖。“比赛就是要公平,我不能因为我年纪大搞特殊。”王福银说。

图片

服务带头人

更是精神传承者

26年志愿服务之路走来,各种酸甜苦辣在心中。有人说她傻,享清福的日子干苦活,她却不以为意。“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”王福银说。

多年来,她共帮助困难群众40余家。2007年,得知社区居民许庆香独自抚养家中残疾女儿岩岩(化名)后,王福银有时间就去家中看望,不是帮着打扫卫生、送饭,就是去陪着家人唠嗑。用12年的时间,让岩岩从听声音就跑、躲转变为不再躲闪,并发出来人生第一句“王姨”。“当时听到,我的泪就下来了,激动地一把抱住岩岩。”回忆当时情景,王福银眼中不经意间泛起了泪光,她说,岩岩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与人沟通,更没有说过话,那一句简单的问候,是她听到最动人的话语。岩岩的母亲更是在王福银的感染下,参加到了志愿服务之中。

不仅如此,为偏远地区捐物她也总愿意去做。“我母亲将她的想法一说,我就联系了在新疆支教的老师。”王福银小女儿何华说,当时对接的是新疆洛浦县那娃乡阿阁小学,担心邮寄不到,她便将自己与女儿的衣服挑出来现行邮寄。待确认能收到后,她便将与母亲号召募捐的衣服分批运送过去。每次运输大约15到20公斤,而运费的几千元都是何华自己出资的。而她也在母亲的影响下,于2014年参加到志愿服务队伍中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居民被感染,纷纷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。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3人组发展到了1098人,其中最大年80岁,最小年龄15岁。而为为提高服务的精准化、多样化,结合工作实际,根据志愿者们各自的特长,王福银又将志愿者队伍编成爱心互帮队、治安巡逻队、文艺宣传队等七个特色服务队。多年来,累计救助和帮扶共248人。带领队员们积极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,捐款累计2万6千多元,捐衣服12998件,为困难儿童捐书2989册。举行大小文艺演出400余场。

“王姨不仅是志愿者,更是协调者,是一种志愿精神的传承。”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张宁直言,一到大雪等恶劣天气时,社区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出来扫雪,甚至干到凌晨,也依旧有人坚持。

“一路走来,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坚持在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。”谈及未来,王福银希望可以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下去,培养出可以“接班”的年轻人。